【法操小教室】電子鎖被誤認為監視器?從「貓眼事件」談居家隱私問題
圖/AI生成示意圖文/法操司想傳媒
不少人為了安全,會在家門口安裝設備,例如電子鎖、貓眼或監視器。但這些設備若被誤認為具有監控功能,或實際拍攝到他人活動範圍,就可能引發「隱私權是否受侵害」的爭議。
根據新聞報導,新竹一名黃姓男子懷疑鄰居大門的電子鎖貓眼會拍到自家門口,認為侵犯隱私,竟在今年1、2月間連續67次用貼紙把對方門上的「鏡頭」貼住。鄰居不堪其擾提告,新竹地方法院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黃男6000元。但沒想到,黃男3月又重複貼了36次,再被罰5000元。
黃男以為自己是在「保護隱私」,卻用錯了方法——他多次以貼紙封住鄰居的電子鎖,因此被法院認定為擾人安寧的滋擾行為,最後遭到處以罰鍰。
那如果是監視器,能不能裝?
如果鄰居在大樓的公共空間裝設監視器,原則上可以不同意,因為大樓的樓梯間、走廊、電梯口等屬於「共用部分」,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1條的規定,凡涉及共用部分及其設施的拆除、重大修繕或改良,都必須經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或者由全體住戶授權管理委員會處理,所以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私下決定裝設監視器。也就是說,就算監視器不是直接對著你家,也沒有立即侵害隱私,但因為安裝行為本身沒有合法程序基礎,其他住戶依然有權提出異議,甚至要求拆除。
何謂合理隱私期待?
所謂合理隱私期待,用白話講就是人在某些情境下,合理地期待自己不會被他人監控、蒐集資訊。例如你在自家房間休息、唱歌,或在陽台晾衣服、乘涼時,你自然會認為這些行為不應該被鄰居長時間透過器材監視;但如果你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又唱又跳,或是自己將影片上傳到公開的社群平台,那麼你就不能再主張有隱私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公共場所活動,也不代表完全失去隱私權,例如一般人走在街上,雖然會被他人短暫看到,但仍有權期待不會被某個人持續地跟拍或用器材竊聽,否則仍可能構成對隱私的侵犯。
在憲法層次上,雖然《憲法》本文並沒有直接寫明「隱私權」,但大法官早已透過《憲法》第22條的概括條款,將隱私權解釋為人民應受保障的基本權利。因此,如果鄰居安裝的監視器長期、固定對著你家大門或陽台,導致你的日常作息、家庭聚會或生活習慣完全曝露在鏡頭之下,那就可能構成對憲法所保障隱私權的侵害。
過去也曾有案例,住戶抱怨監視器使得她的家庭生活無時無刻被監控,這種狀況就是「合理隱私期待」被侵害的具體例子。
法操建議各位讀者,若設備外觀像鏡頭,可主動告知鄰居用途(例如電子鎖、貓眼等),也盡量避免直接正對他人屋內。而擅自用貼紙貼住他人設備鏡頭的行為不僅會造成鄰居的不安,也非正確的解決方法,若有認為對方侵犯隱私的疑慮,也應該尋找管委會或警方協助,以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
評論專區
精選影片
星宇涉年齡就業歧視遭罰30萬|不給面試機會就是歧視?雇主如何避免踩到年齡就業歧視罰則?
川普關稅戰震驚全球|打破現有體制?劃分敵我陣營?川普到底在盤算什麼?
高院庭長縱放鍾文智潛逃?合議庭都是假的?需要深究法官可能成立的刑事責任!
賴總統提恢復軍審制度|不應走回頭路!恢復軍審制度後,最大的問題會是什麼?
台積電赴美投資|護國神山垮了?台灣被掏空?半導體產業就此一片漆黑?
川普、澤倫斯基撕破臉|川普有什麼打算?趁火打劫?美國會放棄烏克蘭嗎?
北市佛教精舍命案|宗教團體該受管理嗎?該怎麼管?
路邊卸貨害死人|經營者應檢討,別再把經營成本外部化!
郭董欠12億獎金挨告?簽的是什麼合約有影響嗎?戴正吳為什麼選擇以勞動事件提告?
台版「地面師」詐欺案|詐團盯上獨居長者!有什麼防堵的好辦法?
柯P遭起訴——政治獻金部分|法院最新的羈押理由是?柯P這部分最有可能成罪!?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