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司想評論】冤案再審──台灣重大再審案件

  • 2017-12-07
  • 法操司想傳媒

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法官、檢察官也不例外,這也是為什麼,法治國家都有一套訴訟救濟制度,為的就是要讓冤假錯案得以平反。而我國除了三級三審的訴訟保障外,也有再審和非常上訴的特別救濟管道。 再審這個特別救濟管道,也在近年獲得各界的重視。隨著刑事訴訟法的修正,放寬了新事實、新證據的認定,過去的許多冤案,也得到再次審視的機會。《法操》特別羅列台灣受到矚目的再審事件,若沒有再審,這些真相將無法被看見、無辜的受刑人也無法得到合理的審判。

READ MORE

【司想評論】開車輾斃女童案--何謂「共同正犯」?

  • 2017-12-07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高等法院於近日針對去年四月底發生的倒車輾斃小女孩一案作出判決。推翻原審桃園地方法院的認定,改認同車的劉男為殺人之「共同正犯」,並判處14年有期徒刑。 什麼是「共同正犯」? 所謂的「共同正犯」,依據司法院的裁判書用語辭典的定義為:「二個以上之行為人,基於共同之行為或決意,各自分擔實施犯罪行為之一部分,在犯罪行為之分工與角色分配之協力合作下,共同完成犯罪。」簡單地說,就是要2人以上共同決定執行,並互相分配一部分工作,進而完成犯罪行為。

READ MORE

【司想評論】警察可以要越配滾回自己國家嗎?--什麼是歧視?

  • 2017-12-06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日前澎湖一名越南籍配偶至警局報案,可能因溝通上問題遭員警斥責「滾回自己國家」,引起網路上一片嘩然。事後,馬公警分局文澳派出所長針對此事出面說明,並就這名員警的行為給予申誡處分。就讓我們透過這樣的例子,來討論什麼是歧視吧!

READ MORE

【司想評論】94狂的新竹市警局--新竹Homebox罷工事件

  • 2017-12-05
  • 法操司想傳媒

昨日,新竹律師公會發表聲明,針對普來利工會成員於上月25日在好博家(Homebox)新竹店發動的罷工行動所衍生的法律爭議中,新竹市警察局的不當、違法處置,嚴厲要求警方改進疏失。

READ MORE

【司想評論】「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北京大火燒出低端人口!

  • 2017-12-05
  • 法操司想傳媒

在各大都市裡,總是有許多外來人口,為了生活、為了夢想到大都市裡工作。這些人,通常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因為經濟上的限制,只能住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地方,通常這種地方都是違建。 2017年11月22日新北市中和區發生大火,燒出了違建的消安問題,燒出了列管違建沒有拆除的急迫問題 。同月的18日清晨,在北京也發生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同樣也是因為違建才導致人員無法逃生,奪走了19人性命。但北京大火發生後,燒出的不是違建問題,而是讓北京對低端人口的驅逐浮上檯面。

READ MORE

【司想評論】國民法官?實質審理還是橡皮圖章?

  • 2017-12-01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司法院於昨日公開了眾所矚目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並將在北中南各舉行一場公聽會,期待能透過三場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將草案往更良善的方向推進。 什麼是「國民法官」?

READ MORE

【司想評論】令人聞風喪膽的舊刑法100條?

  • 2017-11-30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中國湖南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於近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05條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李明哲5年有期徒刑。消息一出引起社會譁然,也不免讓人想起過去我國曾存在的舊刑法第100條規定。

READ MORE

【司想評論】為什限制出境需要法律依據?

  • 2017-11-30
  • 法操司想傳媒

先前在《繼續限制彭愛佳出境,有道理嗎?》《讓專家們告訴您:「限制出境」有什麼法律依據?》這兩篇文章中,已經探討過目前限制出境缺乏法律明文的困境。這次就讓我們來談談為什麼限制出境法制化?

READ MORE

【司想評論】測謊真的那麼神嗎?

  • 2017-11-28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針對前新莊分局刑事組長羅明村涉嫌收賄一案,經向檢察總長提出48次非常上訴聲請均遭駁回,高等法院更於上週駁回其再審之聲請。民間司改會認為,本件案件疑點重重,不僅多數證人翻供,羅明村本人的測謊鑑定報告也存在瑕疵,並於上周提出第49次非常上訴聲請。

READ MORE

【司想評論】酒測誤差到底該誰吞下來?

  • 2017-11-27
  • 法操司想傳媒

呼氣酒精濃度到底要不要扣除誤差? 這個問題的起因,在於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規定:呼氣酒精濃度達到每公升0.25毫克時,構成不能安全駕駛罪責;未達0.25毫克時,則僅處以行政罰。而同時,由於酒測儀器本身就存在每公升0.02毫克的誤差值,當駕駛呼氣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26毫克時,是否扣除誤差值將導致是否會受刑法處罰的問題。因此,便有法院提案討論,當審查呼氣酒精濃度是否超過每公升0.25毫克此一客觀標準時,究竟應不應該將儀器本身所可能產生的誤差值扣除。

READ MORE

【司想評論】中和一場惡火,燒出誰的責任?

  • 2017-11-24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前日於新北市中和區發生的9死火災案件,檢方已於昨晚找到可能涉案的嫌疑人李國輝,目前將對嫌疑人聲請羈押。本次案件一經報導便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燒出了政府、房東等等的責任問題。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問題吧!

READ MORE

【司想評論】關係人到底有沒有關係?

  • 2017-11-22
  • 法操司想傳媒

不知道家還記不記得幾年前的林益世案呢?依照當時的新聞報導,特偵組在案件偵查中,曾傳喚林益世及其妻彭愛佳二人作為「關係人」到案說明案情。但是看到這邊,大家一定都會問:到底什麼是「關係人」呢?

READ MORE

【司想評論】鄭性澤案終局確定:話都是檢察官在講!

  • 2017-11-22
  • 法操司想傳媒

眾所矚目的鄭性澤再審案,在台中高分院判決鄭性澤無罪後,似乎終於雨過天晴。各界認為冤獄終得平反。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鄭性澤案真的結束了嗎?從這個案件出發,有什麼事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呢?

READ MORE

【司想評論】法定職權?實質影響?傻傻分不清楚

  • 2017-11-21
  • 法操司想傳媒

據新聞報導,最高法院刑事庭近日召開會議,針對貪污治罪條例中的收賄罪,究竟應該採取「法定職權說」、又或者是「實質影響力說」進行討論。會中,有法官提議可採取「折衷說」,但目前仍應尚有爭議,刑事庭會議將於日後再行召開。

READ MORE

【司想評論】【日本酒駕】罰一個不夠,可以罰第二個嗎?

  • 2017-11-20
  • 法操司想傳媒

根據新聞報導,由於近來酒駕案件頻傳,交通部擬針對酒駕的罰則進行進一步修法,將進一步加重酒駕罰則、罰鍰金額,並不排除修正增加特殊車牌標示、連坐罰等規定的可能性。 說起酒駕連坐罰,不免讓人想到鄰國日本的連坐罰規定了。根據日本警察廳統計,過去日本的酒駕肇事致死案件也曾居高不下,但經過了兩次嚴重的死亡車禍之後,日本分別針對酒駕問題進行了進一步修法,才得以到達現在的水平。究竟日本現在是如何處罰酒駕駕駛的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READ MORE

【司想評論】臨檢還是侵害人權?

  • 2017-11-17
  • 法操司想傳媒

據新聞報導,一名男子駕車在快到酒駕臨檢站前臨時停車,並疑似自囚車內拒絕酒測,遭警方罰鍰新台幣9萬元。經當事人提起交通裁決訴訟,於上周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上訴駁回,撤回警方開出的罰鍰及吊銷駕照等處分。一經報導社會大眾便紛紛對此判決表示看法,在各大網站上引發論戰。

READ MORE

【司想評論】指紋不行,虹膜可不可以?

  • 2017-11-16
  • 法操司想傳媒

據新聞報導,有立委提出戶籍法修正草案,而修正草案第57條,規定人民應提供政府個人特徵訊息的規定,在各大論壇網站上引起熱烈迴響。

READ MORE

【司想評論】鞭數十,驅之別院?

  • 2017-11-15
  • 法操司想傳媒

據新聞報導,台中一名顏姓女子於昨日凌晨酒駕撞死陳姓機車騎士,並與車上兩位乘客一同謊稱第三人「小胖」駕駛。新聞一出引發各界回響,除了感嘆陳姓騎士無端斷送甜點師生涯外,同時也對目前酒駕刑責是否適當、及是否應該修法引入鞭刑等問題多有討論。

READ MORE

【司想評論】謹此紀念王育霖檢察官

  • 2017-11-15
  • 法操司想傳媒

今天3月31日是已故王育霖檢察官的忌日,王育霖檢察官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下稱東京帝大,即東京大學前身),並且是第一個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得以出任檢察官的台灣人,可說是非常優秀,卻在二二八事件中不幸遇害。

READ MORE

【司想評論】失控的酒駕,重罰可以解決問題嗎?

  • 2017-11-15
  • 蔡正皓 (台大法研所畢)

根據媒體報導,為了因應危險駕駛行為對用路人的威脅,英國政府正在研擬提高危險駕駛罪致死的刑度,最高可達無期徒刑。 目前的英國危險駕駛致死罪,最高可處14年以下有期徒刑,已經算是頗為沉重的罪刑。但多數罪犯只會被判處7年左右的刑期,平均刑期則不到4年,這才使得英國國內產生「既有法規警惕效果不足,研擬加重刑度」的呼聲。

READ MORE
諮詢 大壯律師 LINE
top